“电子音乐不仅不会与传统音乐相抵触,
相反,作为一种与高科技结合的音乐元素,
它会让人们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新华社报道
2023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由浙江音乐学院、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共同主办,网易云音乐、荣耀HONOR等国内知名公司和其他20余家行业企业将作为支持单位或赞助单位参加此次音乐节。
本次音乐节的相关内容将通过多个网络频道(网易LOOK、中国移动爱看、全景云、浙音乐典等)进行同步直播,其中中国移动爱看以5G+8K+VR多视角技术全程直播,助力首届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打造360°震撼元宇宙视听体验。
开幕式欢迎会
10月24日晚,60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子音乐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齐聚浙江音乐学院,共同见证2023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的盛大开幕。
2023年作为一个元点,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将从这里起步,承载着引领中国电子音乐事业创新发展、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重要窗口的职责与使命。
在当晚的欢迎仪式上,音乐节艺术总监、中国电子音乐协会会长张小夫教授介绍了首届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的概况与特色亮点。他表示,本届音乐节设定主题为“元点”,代表一个崭新的生命,焕发出的活力,能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产生巨大的能量。音乐节涵盖了目前国际范围内所有电子音乐的演出形式和不同风格,具有起点高、规模大、内容丰富3个显著特点,充分接轨国际、接轨时代并引领时代,将为中国电子音乐乃至国际电子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干武东对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出席今晚开幕式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必将催生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创新。浙江音乐学院作为一所创建于新时代的现代化的音乐艺术大学,始终将音乐与科技的交叉融合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举办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是学院推进音乐与科技联动的又一重要举措,必将创造出更多灵感、迸发出更多思想,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CIME)主席马莱克·科罗涅夫斯基和2023年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年度音乐家李·兰迪教授先后致辞,他们高度肯定了本届音乐节的重要意义,并对音乐节的成功举办致以诚挚的祝福。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翁持更到会致贺。
欢迎仪式由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董德君主持。
2023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系列大师讲座(1)
2023年10月24日上午,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电子音乐作曲专业教师、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作曲专业博士、新媒体艺术家马仕骅和电子音乐作曲家、音乐学家、2023 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的年度音乐家、英国德蒙福特大学首席研究员李·兰迪在浙江音乐学院音教剧场先后带来了「Cycling’74 Max 跨平台媒体互动实践技巧」与「让我们的电子声学音乐与你我相连」系列大师讲座。
01 Cycling’74 Max 跨平台媒体互动实践技巧
·嘉宾介绍
马仕骅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电子音乐作曲专业教师,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作曲专业博士,新媒体艺术家。
·讲座内容
本场讲座主要介绍了Max/MSP的使用技巧以及与Ableton Live的连接。
马仕骅老师首先介绍了Max软件的使用需求和场景,以及Max的强大功能:实时声音调制与合成、虚拟乐器和效果器开发、多媒体创作等。马老师阐述了max创作视听结合作品的优点,即可以非常方便地把声音产生的“副产品”(音乐数据)视觉化,将抽象声音具象呈现,更容易与观众产生联系。
随后,马老师为观众展示了M4L的使用方式,通过插件将Max与Live连接起来,可以通过jit.catch~传输一维数据,通过snapshot传输二维频谱数据,使交互多元化。
现场展示了三种音频可视化方式,分别是
1.集成声音对集成影像。这种方式最为方便,可以直接调取预设;
2.分层声音对分层影像。这种方式可以做出较为丰富的视觉画面,展示出各层次的对应关系;
3.多层点状互动(音效化)。这种方式通过midi数据控制画面变化,有“做游戏”的感觉,对观众的交互体验感更强。马老师也在现场展示了他通过这种方式制作的实时音画交互作品。
最后,在提问阶段,马老师回答了“现场表演的控制方式”,“交互式电子音乐发展前景”,“固定选题的创作构思”等问题,还阐释了自己对优秀电子音乐作品的判断标准:即优秀的声音、有创意的组织方式和与观众的连接。
02 让我们的电子声学音乐与你我相连
·嘉宾介绍
李·兰迪
电子音乐作曲家、音乐学家、2023 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的年度音乐家、英国德蒙福特大学(莱斯特)的首席研究员,负责该大学的音乐、科技和创新研究中心。
·讲座内容
李·兰迪教授的演讲主题是《让电子音乐与我们相连》。他意在分享自己在教学、研究、作曲方面的经验,希望创作者们能够多元、包容地思考电子音乐的学习和工作。
他的讲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兰迪教授分享了他的一些早期经历,以及选择这个领域背后的原因和故事。教授是在纽约开始他的专业学习的。纽约分为上城区和下城区,而他将上城区的音乐称为“为头脑创作的音乐 ”(学术);下城区的音乐称为“沟通心灵的音乐”(动听)。
教授指出,大部分创作者都专注于“what”和“how”的问题,即“创作什么”和“如何实现”。很少有人思考“why”和“for whom”,即为了什么,或为了谁创作。技术只是创作者掌握的基础技能,我们要思考作品要如何与人连接。比起“为艺术而艺术”,教授更倾向“为生活而艺术”。
过去几十年中,兰迪教授一直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进行电子音乐创作。他专门为儿童研发了电子音乐创作项目,在程序界面中,孩子们可以用声音片段拼贴、创作。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让没有音乐背景的人也能创作出高水平的电子音乐作品。
在最后的答疑环节中,教授对“如何创作出一般观众可以欣赏的学术电子音乐”一问进行了解答——创作者一定要在作品中保留一个能让听众抓住的点,如一个熟悉的音色、经常出现的动机,甚至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标题等等,借此将听众与作品、听众与我们彼此相连。
学术论文评奖决赛
2023年10月24日下午,2023 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学术论文评奖决赛在浙江音乐学院音教剧场举办。
担任本次2023 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学术论文评奖决赛评委是:
钱仁平
钱仁平教授,作曲理论博士,上海音乐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高校作曲技术理论与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重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付龙
付龙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声音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德国波茨坦大学访问学者。
付晓东
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助理。研究方向为音乐声学与音乐科技。
关鹏
关鹏教授,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协电子音乐学会副秘书长。
黄宗权
黄宗权教授,音乐学者、音乐美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
姜万通
姜万通教授,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曾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音乐创作期刊副主编。
刘彦玲
刘彦玲副教授,音乐史学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
陆敏捷
陆敏捷教授,博士,现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电子音乐系,硕士生导师,电子音乐作曲教研室主任,致力于电子音乐作曲和新媒体音乐教学与研究。
孟凡玉
孟凡玉教授,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浙江音乐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浙江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文化研究》期刊常务副主编。
吴凡
吴凡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音乐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曾主持多项国家与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
经过下午的评选,比赛结果将于10月29日电子音乐节闭幕式统一公布。
开幕式音乐会
《玄悟》-为钢琴、打击乐与电子音乐而作(13’40”/1998/杭州首演)
作曲/现场电子音乐:安承弼(中国)
钢琴:魏芸(中国),
打击乐:蒂埃瑞·米罗格里奥(法国)
《水墨姑苏》——为钢琴与电子音乐而作(6’20”/2023/世界首演)
作曲/现场电子音乐:刘灏(中国)
钢琴:丁阳(中国)
《初生》-交互式视听电子音乐演出(10’00”/2023/杭州首演)
作曲/现场视听交互表演:马仕骅(中国)
《至暗时刻》-为Kyma、Max、Wacom数位板和Logitech网络摄像头而作的实时作品(9’00”/2020/中国首演)
作曲/现场电子音乐:杰弗瑞·斯托莱特(美国)
《挂在摩擦上的记忆》-为预制古筝与电子音乐而作(9’50”/2021/杭州首演)
作曲/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古筝:张润依桐(中国)
《空间中的点》—— 十六声道幻听电子音乐 (17’10”/2022/中国首演)
作曲/现场电子音乐:丹尼埃尔·特鲁奇(意大利)
《缘源元》—— 为四个数据驱动乐器和电子音乐而作(6’30”/2023/亚洲首演)
作曲/现场电子音乐:王驰(中国)
《脸谱II》—— 为电子音乐与视觉影像而作的多媒体音乐(13’50”/2008-2018/杭州首演)
作曲/现场电子音乐:张小夫(中国)
视觉影像:张超、赵汉卿、金蘅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