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返回 RETURN
2025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作品展演系列(2)

 

西班牙分会

 

01  《突袭》— 多媒体电子音乐(2023/4'00''/ 中国首演)
作曲:加拉·埃尔南德斯·桑切斯(西班牙)
现场电子音乐:阿道夫·努涅斯(西班牙)
这是一部关于被侵犯身体的认识论探讨。

 

 

02  《买下我的沉默》— 四声道幻听电子音乐(2015/5'00''/ 中国首演)
作曲:迪亚娜·佩雷斯·库斯托迪奥(西班牙)
现场电子音乐:阿道夫·努涅斯(西班牙)
洛尔迦说,在黑暗中有柔软的树枝。每当我听到诺诺后期的音乐时,这幅画面总浮现脑海。本作品是献给诺诺的致敬之作,我在其中借用了他《普罗米修斯》的一些片段,赋予其新的意义。

 

 

03  《通道》— 为萨克斯与电子音乐而作(2016/7'00''/ 中国首演)
作曲:塞尔希奥·布拉多尼(西班牙)
现场电子音乐: 阿道夫·努涅斯(西班牙)
萨克斯:刘程(中国)
作品灵感源自犹太 - 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及其历史哲学(《历史的天使》),该哲学源于保罗·克利的画作《新天使》与《塔木德》中的“新天使”传说。诗人皮拉尔·马丁·希拉为此创作的诗构成了音乐的诗意基调。作品隐约融合了希伯来与塞法迪歌曲的语汇,同时也是对本雅明最终在西班牙小镇波尔布遇害或自尽的悲剧旅程的隐喻。这段历史反映了无法摆脱过去的命运——当他试图逃往象征未来的美国时,却永远留在了“旧世界”的西班牙。

 

 

04  《时间 II》— 幻听电子音乐(2024/5'00''/ 中国首演)
作曲:埃米利亚诺·德尔·塞罗(西班牙)
现场电子音乐:阿道夫·努涅斯(西班牙)
本作品为电吉他与电子音乐结合的作品,创作理念融合了计算机辅助作曲、数字信号处理、随机过程与自相似结构。作品中使用了采样录音、物理建模合成与 Karplus-Strong 算法,以及音效踏板模拟。它在传统吉他音乐的基础上,探索了弗拉门戈风格与电子变声之间的交融,借助扬声器阵列进行环绕播放,体现当代音乐中电吉他作为独立表达工具的潜力。

 

 

05  《我们的胶囊》— 8 声道幻听电子音乐(2018/9'00''/ 中国首演)
作曲:阿道夫·努涅斯(西班牙)
现场电子音乐:阿道夫·努涅斯(西班牙)
“我们的胶囊”实际上意指“我们的环境”,尤其指城市环境。作品通过都市声音建构出一种冷峻粗粝的现实印象——一个混凝土丛生、人与环境疏离的灰色城市。声音空间模糊、层次交叠,个别声源难以定位,始终存在“声音地板”,许多声音在其中悄然消逝。作品通过光谱形态与空间聚合的演变,以及模糊定位的单音姿态,构建出一个动态的空间复调结构。

 

 

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丹顿分校实验音乐与跨媒体中心

 

06  《爆裂、收缩与反弹》— 幻听电子音乐(2023/9'00''/中国首演)
作曲:乔恩·克里斯托弗·尼尔森(美国)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本作灵感源自“圈量子引力”理论,一种试图统一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物理理论。该理论设想宇宙处于无限循环之中:经历一次“大爆炸”,随后扩张,再收缩成“大撕裂”,再度坍缩为新一轮“大爆炸”——每一次循环都产生一个新的宇宙。作品中的“爆裂—收缩—反弹”循环反复出现,构成一系列微型“声音宇宙”。在每个循环中,某种声学世界出现、扩张再消退,循环时间呈指数缩短,仿佛乒乓球在地面上弹跳般逐渐缩短间距。所有声音素材均采自作曲家三十年间收录的真实环境录音,构建出高度精致的声景世界。

 

 

美国·美国电子音乐协会

 

07  《祖先》— 现场电子音乐(2024/8'37''/中国首演)
作曲:西蒙·哈钦森(美国)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近年来,模拟合成器与其他外部硬件设备再度受到青睐,催生出一种“无数字音频工作站”的演出趋势即完全不依赖电脑与软件的音乐系统。这股模拟设备的复兴,正与模拟计算在技术极限临近时的回归形成呼应。《祖先》便是在这样的技术语境中诞生的,它融合了模拟与数字的声音合成与控制系统,采用现场电子音乐混合演出的形式,探索这两种音乐世界交汇之处所蕴藏的无限可能。它探索的是,不同技术体系之间如何共存与互补,共同开拓音乐表达的新可能。

 

 

08  《烛光引你入梦》— 交互式电子音乐(2022/12'08''/ 中国首演)
作曲:马尔钦·帕奇科夫斯基(美国)
本作标题取自小说《一九八四》中一首童谣的片段。书中主角一直试图回忆这首诗的结尾,直到被捕前夕,他终于记起:“烛光引你入梦,斧头砍你头颅”。这一记忆与遗忘的挣扎,让我联想到当下人类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应对超载记忆——从文字、音频、图像到社交媒体的各种记录。作品以机器学习模型作为“记忆体”,在演出过程中重新编排自身,实时更新“记忆”,让音乐的演化如同人的思维被经验重塑。本作品由美国华盛顿大学数字艺术与实验媒体系(DXARTS)与电子科学研究院支持,并以三阶 Ambisonics 空间声格式实现,同时采用了作曲家自研的动作感应器。

 

 

智利分会

 

09  《过往孤独中的液态之夜》— 幻听电子音乐(2025/3'45''/ 中国首演)
作曲:诺加苏·劳萨(智利)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这是一部游走于声音唤起与内心肖像之间的作品,在悬浮式聆听与情感残响中,构建出一个饱含音色暗示的氛围。作品摒弃线性叙事,更追求“声音作为状态”的呈现。正如标题所暗示,这里有形式的解体与溶解,也有向幻听音乐与具象音乐传统的回响。作品中可辨识的人声片段与抽象的音色纹理交织,构成一段朦胧而带有自白色彩的声音叙述。技术上,作品精巧运用立体声空间布置、光谱调制、粒子合成与噪声滤波等处理,营造出一种在密度与空隙之间微妙平衡的听觉体验。

 

 

10  《波干扰》— 幻听电子音乐(2025/9'15''/ 中国首演)
作曲:卡洛斯·加里多 / 安妮艾克西特(智利)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波干扰》是一幅由频率交错、数字脉冲与光谱位移构成的声音风景画。作品摒弃传统结构,以持续的声流展现“声音即空间”的概念。听众受邀进入一个动态、沉浸式的声音环境,在其中进行细致而主动的聆听。

 

 

11  《云之 D(第一部分)》— 幻听电子音乐(2012-2013/6'06''/ 中国首演)
作曲:赫拉尔多·菲格罗亚·罗德里格斯(智利)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本作改编自作曲家早期作品《地理》(2012),以背景与主声部的声音单元为基础,前者构成节奏细胞,后者则呈现随机与游戏感的旋律线。听众与扩音者可依照自身感知实时“讲述”这部作品,也可视为对 ASMR(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的一种早期探索。

 

 

12  《木晶混音》— 幻听电子音乐(2015/3'10''/ 中国首演)
作曲:马塞洛·埃斯平多拉·桑多瓦尔(智利)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本作以木材与玻璃等不同材料发声装置采样为素材,经过干预处理与混音,生成新的音色组合。作品利用随机生成的循环片段,将木质与玻璃音色交融穿插,展现多样质感。作品亦以“静默”
作为创作元素,与处理声之间形成张力。

 

 

13  《星汇》— 幻听电子音乐(2025/5'33''/ 中国首演)
作曲:克劳迪奥·梅尔莱特(智利)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星汇》灵感来自占星术中“星群”的概念——三个或以上行星聚集于同一宫位所释放出的能量。作品通过对钢琴音色的深度采样与加工,将传统琴声延展至新的表现领域。作曲家利用琴键滑奏、琴弦拨奏等手法构建出一个由声音聚合、扩张、共振而成的“星象音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