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返回 RETURN
【浪淘沙】— 中国作曲家电子音乐新作品首演音乐会

 

 

01  《镜中谣》— 为钢琴、电子音乐与视觉影像而作(2025/9'00''/世界首演)
作曲/电子音乐设计/视觉影像:杨光(四川音乐学院)
钢琴:李薇(中国台湾)
《镜中谣》是一部为钢琴、视觉影像与电子音乐创作的新媒体音乐作品。舞台通过多声道音响设计与影像的虚实交替,在真实与幻象之间构建出多层次的视听空间。演出中,钢琴家的现场演奏与实时拍摄影像彼此映衬,随着灯光与投影的切换,观众时而透过纱幕触及演奏者的真实身影,时而沉浸于虚影与声场交织的幻境。作品以现实与记忆的交错、自我与映像的对话、时间回溯与循环为思想主轴,在顺行与逆行、表象与内里的反复切换中,让观众在音乐与影像的交汇处,感知时间的流动与停滞,探寻真实与幻象之间微妙而永恒的边界。

 

 

02  《潋滟》— 音视频实时交互电子音乐(2025/9'00''/世界首演)
作曲/现场电子音乐:杨愷(天津音乐学院)
《潋滟》是一部具有创新性跨界融合特点的交互式电子音乐作品。作品以“水波”这一自然现象为灵感,现场实时处理的视频与音乐交互为表演形式,生动呈现水波这一自然现象的美感,展现大自然的和谐与韵律,更通过艺术的形式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环境与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

 

 

03  《浪淘沙》— 为蕯摩琵琶与电子音乐而作(2025/9'00''/世界首演)
作曲/现场电子音乐:陈明志(广州星海音乐学院)
琵琶:大久保晶子(日本)

 

 

04  《交叠:意识的三重境遇》— 为视觉与电子音乐而作(2024/7'01''/杭州首演)
作曲:叶青(南京艺术学院)、周玉雪(中国传媒大学)
《交叠:意识的三重境域》是一部探索人类心理深层结构的多媒体音乐作品。作品的声音部分使用了ASMR 触发音如木块、金属、人的口腔等,将弗洛伊德的前意识、潜意识与意识三种不同维度以 ABCB’A’ 的“拱形”结构贯穿在一起。通过Touch Designer将音频与视觉共同构建出一幅心灵的图景,揭示了在梦境中多维度意识的交错与变形。观者被引入一个超越现实的心理空间,在声与形的融合中感受意识层次的流动与深思。

 

 

05  《失语》— 为数字乐谱、三个演奏者与视觉影像而作(2025/7'00''/新版世界首演)
作曲与系统设计:肖翔(中央音乐学院)
演奏:肖翔、智慧、王夕嘉(中央音乐学院)
视觉交互:左墨麒(中央音乐学院)
《失语》是一个数字乐谱项目,试图以动画引导的方式,将“乐谱-理念”通过三位演奏者们进行演奏,并被在场观众感知。作品中,随着音乐速度持续加快,“音符”的呈现内容逐渐变化。尤其在作品最后的高速段落,演奏者试图“正确”演奏的尝试与快速运动的乐谱同步“失败”,从而达成“失语”的主题。《失语》首个版本以基于本地网络、机器学习与神经网络的交互乐谱方式呈现,而此次音乐节尝试了用固定乐谱内容的方式,希望能让演奏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

 

 

06  《炼金术》— 为预制钢琴与8声道电子音乐而作(2018-2025/10'00''/世界首演)
作曲/现场交电子音乐:温壁合(澳门科技大学音乐学院)

钢琴演奏:黄翔

《炼金术》是一首为现场预置钢琴与八声道电子音乐创作的作品。它突破了钢琴的传统演奏方式,通过物件触发,重新定义了演奏方式、发声机制与音色之间的关系。作品从频谱形态学角度出发,探寻钢琴与电子音响在音乐性上的内在关系。此作品荣获阿根廷 Destellos 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器乐与电子音乐组别)最高奖。